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读《教育家如何评课》有感

admin 读后感 2021-10-15 08:18:00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教育家如何评课》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我拜读了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林高明老师的著作《教育家如何评课》,深感教育著作中的课堂世界,意味无穷,让人受用无尽。林高明老师20xx年被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利倡“学思行一体,教学创融合”的教研理念,立足草根研究,创建“萤火虫”教育阅读写作研究会。在《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文章600多篇,著有《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等专著,多次被评为《中国教育报》等推荐列为“暑假教师必读书目”。《人民教育》等媒体以封面人物及专栏进行过报道。

  《教育家如何评课》这本书精心收录了蒙台梭利、杜威、陶行知、陈鹤琴、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阿莫纳什维利、斯滕伯格、马克斯范梅南、佐藤学十位中外著名大教育家的课堂观察案例和教育观点。林高明老师潜心研读了每位教育家的教育案例后,一一提出了自己的感悟思考,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教育教学的魅力与奥妙。我读着读着,不由得沉潜其中,既深深感受到大教育家们厚重的'智慧,又感受到林高明老师浓浓的教育情怀。接知如接枝,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和一”的教育观点,至今读起来依然感同身受。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观点:“从前是先生教,学生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

  故教而不做,不是先生;学而不做,不是学生。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在做上学,才是真学。真教,才是先生;真学,才是学生。”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反观现在的教学状况,我们小学语文的教与学仍存在许多误区。日常调研工作中,我常常遇见青年老师课堂上这不放心,那不放心,面面俱到地讲授了很多,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活动很少,激活不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自然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也就难免大打折扣了。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陶行知先生对“晓庄生物课教学”“山海工雪团小木匠”两个课堂案例的观察与指导,读罢之后,我由衷敬佩先生的教育智慧,心中的敬意油然而起,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四季怎样轮回,陶行知先生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教育之魂永远不会变。自求自得是“活”教育的灵魂。看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案例,再看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我发现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大师们的教育思想主张都是直抵真谛,息息相通的。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他认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从“小菜场是活教材”这个案例中,我看到陈鹤琴先生在教学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就地取材,自然而然地指导老师制作了各式标本,开发植物栽培、植物生长、鱼虾习性、鱼的呼吸、鱼的解剖、生物标本等等诸多课例,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菜场,到一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这真是活教材,这真是活知识,这真是活教育。

  在“竹管里的空气”这个案例中,我看到原来陈鹤琴先生也有被小学生问住的时候,但先生不急不躁,想了几天,精心预备了简易的实验器材,和问问题的小学生一同做了有趣的实验。反思自己,不由得心生惭愧,一边感慨这是多么活泼的教育,多么有生趣的教育,一边暗下决心以后遇见困难不要总想绕着走。读罢这段佳话,我暗自思量,大教育家传承给我们的是教育的技巧,更是永不言弃的教育精神。

  在《教育家如何评课》这本书中,还谈到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简介、明白、客观”的教学主张,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做中学”“教育即生活”的教学倡导,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思考,不要死记硬背”的教学评议等等经典内容,读到每一位教育家,都是心灵的启迪,教育的感染。掩卷而思,细细回味,诸位教育家这些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意蕴,让我深有所得,深有所悟。今后的教研之路,吾定将践行不息!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21-10-15 081818/41171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